产教融合推动“新蓝领”成为实体经济的支撑力量

  李勇坚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实体经济是一个大的概念,不但包括制造业,也包括为制造业提供支撑的各类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实体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不仅需要科技的主导,更加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这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队伍。这些技能型人才大多在生产第一线工作,其工作性质相当于传统的蓝领工人,然而,这些技能型人才都有一技之长,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对实体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他们无论是技能、知识,还是工作环境等,都与传统蓝领有着质的区别,是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蓝领”。这些新蓝领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实体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

  虽然近年来新蓝领人才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在发展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训、职称评定等多个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但是,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社会上关于“技工”、“职教”的刻板印象的影响,以及职业教育体系本身存在的“学难以致用”等情况一直存在,而技能型人才本身也面临着职业上升通道有限、职业认同感低、社会认可度有待提升等问题的困惑,这导致了我国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技能型人才缺口高达2000万,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更是高达2∶1,这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

  近年来,在如何进一步发挥新蓝领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过程中,一些依托数字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发挥其开放性、聚合性、扩张性等特点,用“产教融合”这一接地气的实践方式,为新蓝领提供从教育培训到职业上升通道构建等方面的服务,切实解决新蓝领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的痛点,从而推动新蓝领的崛起,使其真正成为实体经济的支撑力量

  在困境中突围,“新蓝领”崛起对助力实体经济具有现实意义

  在当前背景下,“新蓝领”崛起面临着大量的现实困境,根据我们的侦查,很多年轻人宁愿从事外卖、一般生活服务业等行业,也不愿意薪资更高的蓝领相关职业。

  职业教育在培养新蓝领普遍存在着“教非所用”“学非所用”的情况,这使新蓝领支撑实体经济的作用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当前,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特别是公办国民职业教育院校,绝大多数仍然按照传统学历教育的“专业教学”模式教学,而非按照实际岗位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式等同产业岗位需求脱节。从教学的模式来看,有“理论+实操”的课程,但大多是基于人为设定的固定内容,不能适应实践工作岗位多变的需求;课程标准、教材、课件等资源受到的约束较多,职业教育要求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以及正规出版的教材等,极为缺乏根据实际工作岗位技能需求独立开发的实战化技能培训教材和课件,这些资源的时效性较差,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过时。从师资力量来看,职业教育师资供应链尚未形成,基本上都是按照公务员标准招聘录用,很多都没有对应教学岗位实际工作经验,在其从事教学工作中,也没有专门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难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经验的指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校热企冷”的现象长期存在。很多情况下,与单一企业合作的模式本身容易受到企业自身经营等情况的影响,其教学内容等仅能满足行业企业单个岗位的需求,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教非所用”“学非所用”的情况普遍存在,并没有新蓝领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因此,很多学生无法在教育中学习到真实的技能和本领,毕业以后也不愿意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根据某业内机构的不完全数据统计,近几年在技校学习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或者因为读书成绩不好,或者被父母强制送来学习手艺等,学成后留在行业的人才仅为5%。

  从职业认知看,新蓝领的职业认同感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自工业化以来,对蓝领工作就陷入到一种刻板认知中,很多人将蓝领工作视为一种与流水线作业与铁锈地带相联系的工种。高强度、密集作业和僵化的管理,使蓝领工人本身对自己的工作认同感极低。从本质上看,新蓝领正在向技能型、知识型劳动转型,工作规范化、职业化的水平持续在提升,但在社会方面,新蓝领缺乏相应的职业公会,对其自身的工作内容不能向社会进行持续的宣传,从而难以改变社会对新蓝领职业的认知,这使新蓝领从业者自身也难以改善对其职业身份的认同。正是因为缺乏职业认同感,《中国青年报》最近的一项侦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抖客网,毕业后不愿成为“蓝领”。

  从职业上升通道看,新蓝领在上升通道方面仍有所不足。新蓝领工作环境虽有所改善,但工作强度整体偏大,基础福利待遇不完善,多数不满现状。很多人认为,新蓝领工作多数属于重复性劳动、缺乏挑战,没有上升空间。在社会层面,“学历是第一块敲门砖”的观念根深蒂固,职业院校校名“去职业化”与用人单位有形无形的门槛又往往强化了这一观念,这使新蓝领在社会工作中容易遇到天花板。在国家层面,虽然建立了职业技能等级体系,并出台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并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贯通机制。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职业技能等级观念还没有获得社会普遍认同,在部分领域未能和实际收入、待遇等联系起来,因此,很多新蓝领并不将职业技能等级作为其上升通道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实中,还有一种情况,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产业界、教育界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协同不够,这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公信力与含金量不够。例如,很多高职院校为满足学生就业要求,基本上在学生毕业时都会给予“高级工”之类的证书,但是,在职业界,这些高级工资格基本上不被用人单位认可,这使职业技能等级的公信力受到损害,很多新蓝领也不把这些证书作为其职业上升通道的目标。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蓝领对我国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核心的支撑,要推动“新蓝领”成为实体经济的支持力量,需要有新的机制、新的模式以及新的主体。而一些专注于实体经济的、依托数字技术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在理念、模式等方面持续创新,正在成为一股推动“新蓝领”职业成长发展的新生力量。这些创新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不同于传统的实体企业,他们大多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整合线下资源,从而提升这些线下企业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整个行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例如汽车服务领域的创新企业途虎养车,依托数字化技术建设和打造标准化体系支撑的门店,稳定输出专业、高效的服务,从而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空间。在另一方面,这类创新企业由于能够整合更多的资源,在推动新蓝领职业成长发展方面更具优势。

  创新企业为推动“新蓝领”职业成长发展贡献力量

  职业教育在新蓝领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前所述,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仍存在着一些缺陷。而以数字化为底座的创新企业,通过与职业教育机构合作,能够将学徒制的实战进修前移到教学环节,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对接,从而提升新蓝领的就业技能。

  从某种意义上,创新企业与职教机构合作的优势比传统企业更为明显。传统企业合作过程中,往往只有其一家企业投入到产教融合中,这样,校企合作会受到企业的用人周期、生产经营状况等情况的影响,而且企业会倾向于只培养熟悉该企业流程的单一的就业导向课程,而缺乏面向整个行业的视野。而创新企业一般具有开放性和聚合性,能够将一线的真实需求进行广泛聚合,从而在行业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方面有着更多的理解,有利于其设计更为适用的课程,造成学无所用、供难适需的局面,推动新蓝领的学习由单一就业导向向职业生涯导向转型,并为其终身学习机制打下基础。

  以汽修行业为例,汽车作为发展至今100多年的成熟工业产品,它们车型种类繁多,不同的车系、车款维修和保养技术都不尽相同。客观来说,如果单纯依赖学校中的课程设置,那么技师在走上一线,真正进行实操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出现技术不够全面的情况。而在另一方面,途虎这类全国连锁的汽车服务企业,在日常业务开展当中很自然的便涉及到各种车型和车款,因此途虎和院校联手后,能够根据不同类型车辆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更为科学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从而改善技师们的整体学习效果。

  途虎养车从2018年便开始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形式。同时,途虎养车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国家政策与公司人才发展战略,成立校企合作中心,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职业院校布局产教融合基地。截至目前,途虎养车已经在华东、华南、华中、西南等省市与70多所中高职及应用本科院校达成战略关系,培养学生超过2500多名,其中进店实习学生数量近千人。

  产业升级并不意味着学历要求的提升。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学历的要求并未有大的提升,但对新蓝领的技能要求在持续提高,因此,对新蓝领而言,最重要能力提升通道并不是现有的“大专-本科”通道,而是其在本专业领域内技能的持续演进。创新企业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会随时吸收行业内最新的知识及动向,这有利于其为新蓝领建立终身学习体系。这有利于新蓝领持续提升个人技能,打破职业天花板。新蓝领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新蓝领所涉及的很多行业,其知识更新速度很快,但是现有的教育机构知识体系相对陈旧,不能承担为其提供终身学习服务的职能。创新企业在这方面有其优势。在学习方式上,创新企业一般都架构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上,能够使用数字化手段建立起终身学习平台,这将为新蓝领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例如,中国汽车总体产销量均在下滑,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却在增加,这要求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保养、维修等方面的人才不断增加。途虎养车这类的创新企业,因其开放性,能够及时适应这些新的人才需求,为新蓝领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更新服务。基于数字化先发优势,途虎养车搭建在线培训学习系统途虎汽车学苑,为途虎养车门店各角色,包括加盟商、店长、技师、前台等,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的课程内容及云端学习窗口,营造专业化云端学习生态,从而为汽车修理界的新蓝领提供非常好的终身学习体验。

  创新企业还能够通过其对行业的引领作用,建立更加具有适用性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体系,从而增强新蓝领的职业认同感,打开其职业上升通道。在国家层面,教育主管部门提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向要变为“1+X”,即学历+基本技能等级证书。而现实中的问题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过程中,行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不够,使其真正价值难以发挥出来。创新企业能够聚合大量的行业资源,协同行业内的代表性企业,或者利用其本身的资源,参与制订更为科学的职业技能评价标准,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并与新蓝领的收入、待遇等进一步挂钩,这将使中央将职业技能等级与职称评定打通等政策精神能够落到实处。例如,在现有的体系下,各类技能竞赛以学校为主体进行,企业和社会参与度低。而一些创新企业进行技能竞赛,紧贴产业实践,加上企业本身在行业的影响力,有较好的传播效果,也能够使竞赛获奖者在现实生活中享受到相应的待遇,相当于为新蓝领打开了一条新的职业上升通道。例如,以途虎养车为主体举办的“王牌技师挑战赛”,不但吸引其企业体系内的人员参加,也吸引了大量行业内人员参加,逐步得到了业界的认可,而赛事本身也成为途虎养车挖掘、激励人才全面发展的核心项目之一。这也为汽车修理业的新蓝领提供了一个职业上升通道,并有利于提升其社会地位。

产教融合推动“新蓝领”成为实体经济的支撑力量

    (王牌技师竞赛现场)

  职业环境的改善对新蓝领崛起有着重要意义,而这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创新企业在这方面能够有所作为。从职业环境硬件来看,基于数字化的创新企业因其开放性,可以联合业内的主要企业,对新蓝领的工作环境(如噪声、空气)等制订相应的标准,从而改善新蓝领的工作环境。还有一些职业环境与社会认知有关。例如,在汽车修理行业,很多人传统观念普遍认为其“脏乱差”,并在消费端存在宰客等行为,从而影响其职业形象,而途虎在门店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的电子报价单等产品,能够解决汽车修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建立起与客户的良好关系,从而使其职业声誉改善,提升职业发展软环境。

  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为人才培养建立三项机制

  从上文的分析可看出,创新企业在推动“新蓝领”成为实体经济的支撑力量方面正在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政策方面,应该对此有所倾斜。

  一是建立“政府—学校—企业”的联动机制。现有的产教融合、政企合作,其核心是在利益协调等方面尚有不少难题。在政策上,应该清除在资金、场所、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的障碍,使“政府—学校—企业”的联动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作用。

  二是建立协同机制。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方面,打破职业技能等级评定各自为政的情况,建立政府、行业、企业等各个方面的协同机制。在职能技能等级评定过程中,充分吸收各界力量参与,实现职业技能评价标准与企业标准互认,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评定与薪酬、晋升、评先创优等相挂钩的制度。将创新企业主办的面向行为的职业技能大赛纳入国家认可的体系,并将其与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评选等结合起来,形成以赛促学的氛围。

  三是建立宣传机制。推动政府部门建立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定期表彰制度,鼓励创新企业与媒体、行业协会等共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新蓝领的社会认知度,加大社会关注度,增加其荣誉感。鼓励企业打破新蓝领身份界限,通过接受教育培训,晋升到较高级管理岗位,从事管理工作。

   

原标题:【产教融合推动“新蓝领”成为实体经济的支撑力量
内容摘要:李勇坚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保持制造业比重基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44179.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联合国气候大会邀请能链NewLink参会,展现中国企业碳中和实践
下一篇:国家发改委:煤炭生产快速恢复 电厂存煤超过1.2亿吨